關閉
女孩(圖) 男孩(圖)

不要急著教太多,用愛打破偏鄉學生學不會魔咒

作者:王韻齡(親子天下)
攝影:王韻齡
閱覽數 :1128
大學生設計各種小遊戲,和小學生一起玩也一起學,大手牽小手,彼此都有收穫。

偏鄉小朋友學不好英文,難道是一種命中註定?課堂上學不會,「補救教學」也無效,有沒有可能換一種方式,大朋友教小朋友「玩英文」,從遊戲與陪伴中,化解小朋友對英語學習的排斥和恐懼?

這是一個實驗,由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,和屏東、雲林幾所大學生及小學生一起,正在嘗試中的教學改變計畫。要改變的是偏鄉資源不足、學生學習成效不佳、 國小階段「學習未完成」,導致國中會考C級(待加強)比例偏高,這一連串的連鎖效應。

長期以來,英文、數學兩科始終蟬連國中小學生最討厭科目之最,每年會考,全國英文科待加強比例平均都高達三分之一,偏鄉地區不少國中,全校更高達七成以上的學生沒學會英文。陳超明發現,這七成學生幾乎是從國小三年級一開始接觸英文,就因為學不會、跟不上而放棄,一路往上念到國中畢業,七年的英語學習,都是教室裡的客人,學習等於是一片空白。

大學生家教,教小學生也教會自己

教育部104年從雲林、屏東起跑,展開為期四年的國小英語改造計畫,選定屏東科技大學等5所在地學校,派出100多位大學生家教,前往15所地處偏遠的國小,陪伴250位學習弱勢小朋友,以一對二或一對三的方式,在課後帶著小學生「玩英文」。

這個模式運作一年多下來,教授、老師們卻發現,原本抱著要去「幫助小朋友」心態的大學生學伴,自己得到的收穫竟然比小朋友還多!

「我從小就很喜歡出題目考別人」,屏東大仁科大應用外語系學生林承澤笑得靦腆,喜歡看電視益智節目的他,自行設計了多款有趣的猜謎小遊戲如單字賓果、字母來找碴等等,看著原本不想進教室的小朋友,因為遊戲而乖乖上課,還很認真想答案、完成學習單,就讓他決定更努力研發,下堂課再跟小朋友同樂。

高職念電機科、大學改念應外科的梁竣皓則說,他以前也不喜歡英文,但為了提高學伴小朋友參與課堂的興趣,埋頭研發了多款APP,現在只要他一帶著平板電腦出現在國小,連隔壁班小朋友都會跑過來搶著玩,大家一起合力闖關,和大哥哥一起玩英文,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。

「學會多少不重要,我只希望讓這裡的孩子感受到,這世上曾經有人真心在乎過他」,陳超明回想當年,也曾衷心盼望有人伸出援手,把自己從無助的成長環境中拯救出來。他國中時因為沒錢買「空中英語雜誌」,只好帶著紙筆到書局,一句句抄下課文,再回家背誦。這樣的成長背景讓他深深了解,許多天資聰穎的小孩,需要的只是一個「公平學習」的機會,因此現在他有了能力,成為中央與地方、大學與社區之間的橋樑,媒合大小學生,透過學伴家教,「就算只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,都是值得的」。

不要急著教太多

大力推動這項計畫的,還有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。

從小在屏東長大的古源光,很會念書,念的都是屏東第一志願的初中和高中,但「鄉下孩子」不懂怎麼念英文,因為「ABC是一個全新的世界,需要有人帶領」,幸好表哥送了他一套「柯旗化文法」,他每天乖乖的背 ;屏東高中早上固定播放「英語900句」,他一定準時收聽,再加上跟著同學迷音樂人余光的廣播節目「青春之歌」,一遍遍唱著西洋歌曲學英文,多管齊下,才造就他今日能帶隊出訪國外的能力。

古源光明白自己夠幸運,天份不差又有貴人相助,但還有許多偏鄉的孩子正在等待幫助中,等待有人可以拉他一把 :先搞懂26個字母大小寫,再學會自然發音,再慢慢記下30、50 個單字,直到可以閱讀短文。這過程或許緩慢,不能馬上看見成效,卻足以為孩子開啟,通往世界的一扇窗。

「不要急著把他們全教會、不要教太多,更不要責罵或處罰他們」,陳超明告訴大學生學伴,很多參與計畫的小朋友,在現今重視分數的教育體制下,因為低成就,幾乎都已被同學、老師霸凌了好多年,有的甚至在家裡還被言語羞辱或家暴,早已失去了學習動機和信心,在課後班也可能會不配合、打瞌睡等等 ;要想降低孩子的敵意,唯一的解方只有愛與陪伴,當他真心喜歡這位大哥哥、大姐姐,自然就有足夠的動力去學英文了。

這計畫只是一個開端,未來大小學伴計畫將推廣到更多資源欠缺地區,透過合作模式的設計,鼓勵大學生用心付出、小學生用心感受與學習。下一步還將推展數學科的學伴計畫,面對英數兩大陳年痛點,在陪伴中提升基本學科能力,不論都市或偏鄉,讓每個孩子都學得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