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
女孩(圖) 男孩(圖)

比好成績更關鍵──同理心

作者:曾多聞(親子天下)
攝影:黃建賓
閱覽數 :457
美國心理學家、時代雜誌專欄作家蜜雪兒‧玻芭(Michele Borba)認為,當前的教育過分強調自我與成就,不利這一代兒少成長及人類社會發展。教養有同理心的孩子,比我們以為的更重要。

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功,所以請最好的家教,買最新的電子產品,安排課後輔導,以獲得好成績。

但最新調查顯示,非認知技能,例如情感、情緒教育、合作、快樂、同理心,才是決定孩子能否在學校裡甚至社會上成功的決定性因素,而非許多父母最重視的分數、成績、競爭。

美國中小學成績單有兩個面向。一個面向是孩子的智育學習分數,另一面是愛心、道德、美感等人格特質評量。玻芭(Michele Borba)說:「現在很多父母都只看成績那一面。」

最新的全球經濟報告指出,批判性思考、決策、解決問題的能力仍然重要,但人際技能、情緒智商、與人合作、同理他人的能力也同樣重要。同理心,是把自己放在他人立場看問題的能力,是健康發展、成功快樂的人格的基礎。有同理心的孩子更討人喜歡,好找工作,更有韌性,是更好的領導者,是非觀念更清楚,甚至更長壽。

但根據2010年的一份報告,當代青少年的同理心,在過去30年內顯著下降。有75%的大學生表示自己「不會去想像朋友的問題」、「不會站在朋友的立場看事情」、「不會主動關心不幸的人」。哈佛大學2014年對一萬名少年進行價值觀調查,近八成少年認為「成就與自己的幸福」最重要,不到兩成認為「關懷他人」重要。超過八成受訪青少年表示「父母重視我的成就勝過為人」。

這對爸爸媽媽們是一個警訊。如果我們教養出一批只重視成就、自私的人,只看得見自己的手機,只關心自己排滿的行程,卻看不到面前其他人的困難,這將是人類社會的災難。

隨著同理心的消褪,少年同儕之間的爭執、衝突、殘酷行為都會增加。現在校園裡的霸凌問題,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嚴重,無法承受霸凌壓力而自殺的青少年人數,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多。研究顯示,從事霸凌的孩子,普遍缺乏同理心。教養有同理心的孩子,可能是終結霸凌的最終解方。

可喜的是,我們可以教育孩子成為有同理心的人,如同我們教他們寫字與算數。同理心教育,要從小開始。平時在與孩子的談話中,不要總是問:「你今天考得這麼樣?」試著說「你今天做了些什麼?」幫助孩子了解關懷的價值。拿到成績單的時候,不要只看考試分數,看看老師的評語,誇獎孩子關懷他人的行為。我們需要更多有同理心的人,共同擔負人類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