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
女孩(圖) 男孩(圖)

清大教務長戴念華:別讓分數決定一切,「學習歷程」才是新課綱精神

作者:王韻齡 (親子天下)
攝影:戴念華提供
閱覽數 :1062
開學在即,即將上路的107課綱已如箭在弦上,但相關配套如何執行,才最能符合所謂的新課綱精神?卻遲遲無法達成共識。全國252位高中校長、教務主任首度發起共同連署,要求延後考招時程,維護高三下學期的完整學習。但是以清大為首的大學招聯會卻擔憂「如果由大考分數決定一切,學習歷程將會形同虛設」......

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說,外界質疑招聯會共識版的規劃,是不是為了清大自己想要提前「搶學生」?但如果這是一個好方法,其他學校為什麼不跟著用?

清大教務長戴念華也是材料工程系教授,今年擔任大學招生委員聯合會執行祕書,外界認為他和校長賀陳弘是主導招聯會意見的領袖。他和台大教務長同時接受《親子天下 》專訪。

以下為專訪內容:

從這份高中校長和教務主任的連署內容可以看出,高中的教學現場長期以來已經失控,大家都覺得很痛苦,但考招延後會不會變成「頭痛醫頭」,反而衍生出另一個更大的弊端?

依連署訴求來看,是希望大學考試(含新型學測X、分科測驗Y)和申請、分發的程序延到高三下結束,不要像現在學測寒假就開始,學測完之後緊接著申請,導致高三下許多學生忙於申請大學,無心高中課業。這樣的訴求,表面上維持了學期的完整,但我們擔心的是,兩次紙筆測驗的成績可能會被「最大化的使用」,當X+Y足以成為大學端篩選學生的充分標準時,學習歷程」(P)就無從發揮作用,學生不再重視它,而107課綱著重的多元、選修就容易變成「玩假的」,喪志改革精神,會非常可惜。

外界有些人在質疑,招聯會共識版的規劃方向,是不是為了清大自己想要提前「搶學生」?過往清大在申請入學階段的招生比例,的確是比較高,但我要問的是,如果這是一個好方法,其他學校為什麼不跟著用?台大不是更可以利用這個管道,招到適合的學生嗎!
 
新課綱精神為自主學習、適性發展,因此各高中必須開出一定比例的選修課程,在高二、高三階段讓學生有機會做加深加廣的學習,從而發展出自己的專長與優勢能力,未來進入適合的大學系所就讀,讓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的位子,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對少子化趨勢,必須要努力的事。

我們在招聯會所有的考量,都是以「不傷害課綱精神」為主,目前共識版的考招改革方案,大致有以下三個重點:

 

一、減少考科,同時減少考生的學習壓力


110學年起要考的新型學測(X),在高三寒假只考國、英、數3科(或再加考1科社會/自然),考題著重在學生基本的「素養」;申請入學作業延後至5、6月,讓高三課程可以完整學習。至於加深加廣的分科測驗(Y)仍維持在學期結束後考。依此規畫未來考生平均可減考2至3科,藉此來降低升學壓力。

例如某生志在物理系,可於國、英、數3科外,再加考一科自然,必考科數比現行學測減少,也不必再花時間去拼自己所不擅長的社會科,得以適性發展。

 

二、兩階段分發,使學習歷程被看重


未來將採用新型學測(X)、分科測驗(Y)及學習歷程(P)作為入學指標,其中X和Y是紙筆測驗,在第一階段的申請入學時一定要採計X+P,而第二階段的分發入學,則一定要採計選考Y。

我們希望採兩階段分發,因為一階時的P占總成績的50%,學生的選修紀錄、社團表現、校內外的多元學習等,都會納入升學採計,學生就會重視這一塊,許多高中老師們理想中的加深加廣選修課,也才能充分落實。

清大近三年來持續辦理的「特殊選才」,幾乎只看P,完全不看X的分數,但錄取進來的學生表現都很好,其中也有自學生,對自己未來該走的方向很清楚,所以我們希望所有學生的學習歷程都要被看重。

但如果改成一次分發呢?大家想想,既然只有一次機會,所有學生為了求安心,是不是都會去加考Y?那麼高三下學期一旦所有人都在準備考難度更高的Y,所謂的「加深加廣課」不就變成了大考前的反覆練習?至於非考科的選修課,還會有人有心去上嗎?結果可能會比現在更慘。

 

三、完整的學習,不一定只在課堂上發生


所謂的學習,並不是只有在課本裡和課堂上,現在有很多人批評學生為了申請入學,高三下無心學習,但這整個申請過程對學生來說,不也是一種難得的學習?再加上現在的備審資料因為全部集中在考完學測之後來做,對學生是一種負擔,但明年九月起所有的高一新生都會有一個學習歷程檔案,每學期結束後由各校上傳資料,具有公信力 ;到了要申請時,學生再依大學各校系的不同要求,進資料庫去點選需要的項目,不會占用太多時間,即使高三下還是可透過校內外課程選修,來達到「完整學習」的目標。